"老破小"卖房故事:降价百万抛售,毁约赔10万,再卖又跌34万 - 新闻详情

"老破小"卖房故事:降价百万抛售,毁约赔10万,再卖又跌34万

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分类: 🏡 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19 19:36:14



“房价下降了,真得好好感谢那个‘截胡’的陌生人,帮我止损20万!”林研看着手机里的房源信息,语气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得益于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楼市政策刺激,2025年房地产市场在一季度迎来了“小阳春”行情,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出现了回暖迹象,呈现出积极的情况。然而,步入5月后,随着传统销售旺季热度逐渐褪去,楼市出现了新变化,房价再现下行风险。

二手房市场作为楼市的晴雨表,能直接映射出楼市的真实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与5月相同。具体到城市,北京环比下降1.0%、上海下降0.7%、广州下降0.7%、深圳下降0.5%,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已连续两个月下跌。同比来看,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下降3.0%,降幅比5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8%、1.3%、5.9%和2.8%。

林研原本急于购房,但在亲身经历二手房房价下跌后,她犹豫了,担心自己买房后房价继续下降,于是决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再做购房决策。

“感谢房东‘不卖之恩’,帮我止损20万”

去年就踏上漫漫看房路的林研,今年3月终于看中了北京东城区一套“老破小”,斑驳的楼道墙皮、狭小的厨房、房龄已有35年,但紧邻地铁口的黄金地段、南北通透的户型格局,以及总价基本在预算之内,让她动了心。

房东报价510万,让步10万,咬死“500万不能再低”,但林研只出490万,双方从白天谈判到深夜,谁也不愿意让步,最后这场持续数小时的博弈最终以“再考虑考虑”草草收场。谁料第二天一大早,中介的来电刺破了林研的美梦:“林姐,房子492万成交了。”林研一时间有点愣,“不是说今天继续谈吗?怎么就成交了?只比我的出价多出2万?”林研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自己反应过来后,满腔怒火几乎要冲破喉咙,觉得房东不讲信用,甚至还想要找房东理论。

然而,3个月后的6月份,同样的地段、同户型的房子挂牌价虽然还是510万,但中介打电话告诉她472万就可以拿下,房东诚意出售,林研听着这个价格倒抽冷气:“原来被截胡也不是坏事,是老天在帮我止损20万!”她笑着说,“真得谢谢那位房东的‘不卖之恩’呢!”

经过3月份被截胡,看到5、6月份二手房房价连续下跌后,林研表示自己暂时买房意愿没有那么强了,想再等等看,她担心“老破小”的房价会继续下跌。

“中介一直在催我出价,但是我已经不想出价了,不想买了,如果非要我出价,最多最多不会超过450万。”

叶琪也是今年买房大军中的一员。她和男朋友打算今年结婚,想买一套既能当婚房又有学区的房子,实现一步到位。从今年年初开始看房,看了不到3个月,就在5月份迅速定下了万寿路区域的一套学区房。可买房后看到近期楼市的房价走势,她开始内耗“是否决定太过草率”,担心买贵了。“其实可以先租房两三年,等准备要小孩的时候再买也不迟,到那时,房价、政策或许都会更明朗些。”叶琪满是担忧地说。

随着成交降温,买房人和卖房人都陷入焦虑。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建委官网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的统计数据,2025年1-6月北京全市二手房累计成交88677套,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其中,6月二手房成交量为15139套,环比增长6.0%,同比增长1.0%。从事房地产行业20多年的房产博主虎哥指出,2025年楼市和往年一样,经历了3月“小阳春”后,楼市热度逐渐下降,整体成交量在3月、4月高位后,5月、6月出现了正常的下降,但上半年整体成交量仍处于近3年高位。

“当前市场的症结在于买房人观望犹豫不敢入手,卖房人不甘降价觉得亏损,市场情绪稍显低迷,但市场整体平稳。”他认为北京房价长期仍具上涨趋势,当下的焦灼只是短期现象。

“卖房亏百万,从800万一路降到655万”

苏悦的卖房经历或许是众多卖房者的缩影。

去年她挂牌出售北京东城区二环边的一套“老破小”,挂牌时信心满满,自恃学区优势能快速成交,“结果现实却啪啪打脸”。房子挂出4个月无人问津,中介天天劝她“割肉降价”。可她的挂牌价相比买入价已跌了几十万,算上税费、房贷利息等早已亏损,她咬牙坚持不降价。但中介仍不断探底价,甚至直言“不降价没人看房”。

无奈之下,她向现实低头,将原800万的挂牌价调到750万,依旧无人问津;继续下调到730万,还是没人看;半年内降到700万,仍然无人问。这个时候,她慌了神,决定趁着今年“小阳春”无论如何都要出手,于是又将挂牌价调到670万,中介还劝她直接降到600万,但她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听从中介的建议“割肉”贱卖。今年3月,因有买家急需落户给孩子上学,房子最终以655万成交。

通过这次卖房经历,她总结出经验:如果是真心卖房一定要吃透市场,如今已是买方市场,如果想快速把房子卖出去,就不能硬扛高价,一定要紧跟市场行情,不能带着“还要赚钱”的想法,这样最终换来的只是0带看。

“365万拒售赔10万,三个月后再售又跌34万”

高旭正是苏悦口中那个一心想卖高价的业主。他位于北京回龙观板块的房子,今年年初以393万元挂牌出售,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就在3月份以365万元成交。或许是成交太顺利,高旭心里犯起了嘀咕: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去年8月还卖了398万,自己这单足足少了33万。再加上3月份小区里房子卖得很快,他越想越觉得卖亏了,干脆毁约不卖了,赔了买家10万元违约金。

可他没算到,楼市行情转瞬即逝。3月本是北京楼市热度最高的节点,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在那段时间集中释放,到了4月,市场热度已经开始出现降温趋势。4、5月间,小区挂牌房源越来越多,看房人却寥寥无几,愿意出价的买家更是少之又少。

无奈之下,高旭将房源从中介平台撤下重新挂牌。这次他做足了功课:仔细调研了周边各小区的挂牌价、成交价以及市场行情后,直接将挂牌价降到了350万。

俗话说“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成交不了的价格”。果然,重新降价挂牌后,看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挂牌不到50天,房子最终在7月初以331万再次成交。

“说不后悔,那是假的,”高旭的语气里满是懊悔,“短短三个多月,算上违约金,足足少卖了44万!”

据在回龙观片区干了十多年的房产中介王东介绍,相比于3、4月份,近期二手房成交节奏明显放缓,尤其是房龄超20年的步梯“老破小”,挂牌量持续增加但需求却越来越少,业主为了尽快出手只能降价抛售。而带电梯的次新房则好卖得多,房价降幅也远小于“老破小”房源。

他直言高旭的那套房子,实际上楼层在中高层,装修也一般,在2、3月份时,该小区的挂牌房源并不多,那个时候需求反而比较多,所以很快能够出手,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也属于高价了,但是高旭太“贪”了。“4、5月份该小区挂牌房源增多,他的房子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客户当然不愿意看了,要想卖出去就只剩降价一条路。”

北京回龙观的房源多为2000年左右建成的经适房,因价格相对亲民,曾是刚需购房者的热门选择。然而,王东指出,近年随着房价下行、首付比例降低,购房者的可选范围扩大,年轻群体对住房品质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如今“价格便宜”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考量因素,房子未来的流动性也成为重要参考,这使得回龙观片区的老旧房源逐渐淡出他们的重点选择范围。

不仅北京二手房市场呈现出这种现象,上海二手房市场也同样如此,那些兼具楼层好、户型正、性价比高的优质房源,依然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800万四居换1500万三居,反向改善降负债”

“现在买房的,大多是刚需。”上海杨浦区的资深中介老李说,过去以改善型客户为主的市场,如今更多被务实的年轻人填补上来——尤其是95后,他们不是冲着面积和地段去的,而是更看重房屋品质和租售比。

他接触过不少95后客户,工作几年后收入趋于稳定,不想再把钱扔进看不见未来的租金里。他们通常挑选总价在300万元左右的优质二手房房源,小两房或紧凑三房,首付门槛不高,利率也低,房贷压力相对可控。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向改善’。”据老李陈述,他手里的几个客户,接连做出同样的选择:从大房子换到小房子,从主城区搬往郊区。这是他十多年从业生涯里,第一次这么频繁地看到客户主动“减配”。

一位上市车企员工被裁员后,将市区600万的房子置换为郊区300万的小户型,用剩余资金为养老做准备。另一位互联网大厂程序员,曾住着总价2800万的四居室,却因高额房贷和长期高压工作拖垮身体,最终将房子换成1500万元的三居室。“背着房贷的日子像扛着巨石,实在太沉了,扛不动。”这位程序员感慨道。

楼市潮水的转向背后,是人们对风险承受力的集体重新审视。随着收入预期走低、生活成本攀升,大家对房产的风险敞口愈发谨慎,“主动降低杠杆、减少负债”成为普遍选择。这种转变不仅是资产配置的调整,更折射出人们对生活平衡的重新考量。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当前北上广深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显著增加,‘以价换量’已成为市场常态。尽管6月份上海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7%,但市场成交量保持活跃,楼市止跌回稳的趋势是不变的。”

这一判断在房产中介老李处得到印证。他观察到,虽然近期二手房成交节奏略有放缓,但对他所在的门店及他个人业务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近两个月经他手成交的房源价格保持稳定,波动幅度较小,成交量也未明显减少。

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最新披露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11.6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24%,创下自2022年以来最高纪录。从月度趋势看,传统淡季未现疲态,3月单月成交量达到2.67万套,为2021年3月以来峰值,5-6月热度稍有下降,但单月成交均稳定在1.5万套以上荣枯线。

在老李看来,上海楼市虽较3月热度有所回落,但整体市场运行态势依然平稳。

北京、上海全面取消楼市限购的可能性极小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上海5、6月二手房价格之所以下降,主要是因为同一小区成交房源往往集中于低价挂牌房源上,但成交量并未随之缩减。

针对市场关注的北上深是否会全面取消限购的问题,张波明确表示北京、上海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且整体平稳,全面取消限购的可能性极小,政策调整更可能集中于库存高、去化难的外围区域,采取定向放松措施。

6月13日的国常会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楼市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宇嘉分析,未来的政策关键在于存量政策的落地成效。当前重点在于推进诸如城中村改造、存量房收储等措施,若能顺利实施,将为市场注入关键动力。与此同时,对于市场期盼的北上深全面取消限购,他同样认为概率极低:“当前放开限购主要是允许多套房购买,但当下楼市投资情绪低迷,政策刺激效果有限。”

在房地产市场格局中,“二手房成交占比持续攀升,标志着存量时代已然到来。”李宇嘉表示,各热点城市新市民、年轻人规模较大,他们的住房自有率普遍较低,刚性住房需求正越来越多地转向二手住房,潜力也很大。未来,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叠加各地“以旧换新”、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以及城市更新中公共设施补短板的全面展开,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支撑与交易需求将不断夯实,逐步筑牢价格底部,实现止跌回稳。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