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毛泽东最后选定的大位继承人到底是谁?

我是谁 • 2015-07-31 20:03:44

逝世前的毛泽东最关注的无疑是将最高领袖之大位究竟传给何人。当时有五种可能:1、传位给华国锋,2、传位给江青,3、重新启用并传位给王洪文,4、传位给张春桥,5、传位给毛远新。从现有材料看,毛泽东最后选定的大位继承人理应是毛远新而不是其它人,只是毛泽东自已也没有预料到自已会那么快就神智不清,那么快就去见了马克思,以至来不及实施其传位计划。

一、华国锋是过渡性「慑政王」

过去,一般人都认为华国锋就是毛泽东选定的最高领袖的接班人,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错觉。

1、暂时选择华国锋过渡是毛泽东不得已的选择。毛泽东逝世前他的司令部中有两股强大的势力:一是四人帮为首的靠文革起家的极左势力,二是以功臣宿将为首的右翼保守势力。前者是维护文革「成果」所必须的势力,后者是维护稳定大局所必须的势力。但这两股势力经过十年文革的反复撕杀搏斗后,内心已势同水火,毛泽东选哪一方的人,其风险都太大,因而他不得不选择无派系的华国锋来做为过渡人选。

2、近期所揭示出的张玉风的交待材料供称:在毛泽东招集核心成员所拟定的两份毛泽东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中,华国锋都只列在第二位,均在毛远新之后。但这仅是依据之一。

3、毛对华的能力始终不放心。尽管毛给华写过「你办事,我放心」的字条,然而不仅现在有材料说,这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事务而言的,而且即使是刚打倒四人帮时公布的材料,也没讲清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更重要的是毛生前对华国锋才能的评价仅为「也不蠢」,这比之邓小平的「人才难得,政治思想性强」确实相差太大了。而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又处于异常复杂诡异的文革时代,其最高领袖的聪明当然是绝对必须的。因而毛泽东对华的总体执政能力恰恰是不放心的。华后来轻易被其下属邓小平击败,这本身也证明毛对华和邓在能力上的巨大反差所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4、毛泽东的帝王思想非常严重,而且越来越重。其晚年不惜发动文革,剪除极有才能的战友和元勋,砸烂他亲自建立的政权体系,就是在把党天下变成自已最可靠的家天下和夫妻店。在这种功臣宿将皆为仇,只信亲人不信大臣的背景下,毛把大位交给亲人以外而又能力不强的华国锋,无疑是既不放心也不甘心。

5、后文的论证表明,毛最后选定的大位接班人是毛远新,这同时也就排除了华是大位接班人。毛看中华国锋的,主要是他对自已的忠诚和忠厚,是他没有明显的野心,而这正是用过渡性「摄政王」去扶助「太子」登位的必要素质。

6、若毛一心让华继承大位,毛势必遗命自已的主要亲信四人帮全力扶助华,不准他们搞鹤蚌相争,与华争夺大位。作为毛的亲信忠臣江青等人自然也会忠实于毛的这一最大遗命。在这种情况下,华当然不会也没有必要昌那样大的政治风险去逮捕四人帮和毛远新,去背上「毛尸骨未寒,华就背叛毛,对毛的亲属下毒手」的恶名。

然而毛逝世后,首先跳出来与华真夺大权的并不是叶剑英等功巨宿将,反而是四人帮。江青不仅要求华和中央尽快给毛远新安排「工作」,在华拒绝并要毛远新回辽宁后,在华并未提出新的路线的情况下,四人帮便迅即剑拔弩张,在《光明日报》向「修正主义头子」发出严厉警告。这在客观上表明,江青等人对华违背毛的遗愿愤恨不巳。

假如1976年4月毛泽东在决定华任总理和党中央第一付主席后,他既没有让华扶助毛远新接大位的遗命,也没有专门表达一定让华接大位的遗命,那也同样清楚地表明,毛的遗愿就是让华继承大位,否则,毛泽东绝不可能让华任总理和党中央第一付主席。那么,在这种况下,作为忠于毛泽东的主要亲信的四人帮尤其是江青,也不致于去反对毛泽东的遗愿,去挑战华国锋。

当然,四人帮即使在明知毛的遗命或遗愿就是让华而不是让毛远新继承大位的情况下,他们也存在着挑战华国锋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一者四人帮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愚忠已深入骨髓,江青尤其突出。二者华此时并未提出与毛相对立的路线,「照过去方针办」和「按既定方针办」并无实质区别,完全可以当面沟通,绝不致于因此而反目为敌,大动干戈。

二、毛不可能让江青继承大位。

1、中国社会从来都是男权社会,除武则天外,几千年都是男人当皇帝,男人继大位。在这种根深缔固的传统之下,女人继大位必然危机四伏。

2、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执政从来就是男姓主宰一切。江青、叶群以前,即便是蔡畅、邓颖超这样的老革命家,也从未进入过政治局等领导核心层,而江青、叶群又都是沾了老公的光才进入政治局的,一旦老公去世或失势了,她们的身价便会暴跌。在老革命家心里,这些靠老公上台的夫人比旧时代靠老公上台的夫人更让他们看不起。

以上两点毛都不能不深有所忌。

3、文革是毛搞的一次最浩大的整人运动,江青更是毛大整功臣宿将的打手和急先锋。江青本人更是骄横跋扈,树敌太多。毛也深知其积怨甚深,难当大位。

4、毛若有心扶江青继大位,就绝不会一再公开批评四人帮,尤其不会公开批评:江青有野心,她想当党的主席,让王洪文当委员长。毛不想让江青继大位,首先是怕她因此而不得好死,因而也不希望江青野心太大,所以自然要抑制其野心的澎涨。很明显,毛如果有心扶江青继大位,只能在去世之前而绝不会在去世之后,至少应在去世前大树特树江青,因为去世后更没希望,更没人买江青的帐。

三、毛也不可能让王洪文重新成为大位接班人。

废「太子」王洪文也不可能因为林彪倒台而重新成为大位接班人。

1、王洪文到中央试用后,其能力和智力令毛深感失望,以致毛泽东宁愿选择已被他打倒了的「另一个最大走资派」邓小平,也不选择忠于他的王洪文。邓小平的下台虽使王洪文的地位稍有改善,但其能力和智力绝不会因此而有多大改变,当然也就没有重登大位接班人的可能性。

2、王洪文无法自成一体,又不听毛的告诫,一再和江青搞小集团,并受江青等人指使,为四届人大组阁的事到长沙去告周总理的状,这都令毛大失所望。

3、中共历史上曾推举工人出身的向忠发为总书记,其结果向忠发不但只能当宣传部长李立三的傀儡,而且被捕后马上成为叛徒。熟知党史的毛泽东,自然不能不引以为诫。

四、毛也不可能让张春桥成为大位接班人。

1、同江青一样,张春桥是毛发动文革大整功臣宿将的打手和急先锋,树敌太多,积怨太深,甚至连陈永贵这样的老实人也无法与之相处。毛也深知,这类打手式的人物是无法做最高领袖的。

2、此人太深沉,城府太深。如果说江青是因为太无城府而令毛不满,那么张春桥则是因为城府太深而令毛心怀猜忌以致不敢过份信任和重用,尤其是在有了林彪事件的教训后,毛对这类人物的猜忌和惊惕就更重得多了。

3、毛若有心用张春桥接大位,早在林彪倒台和邓小平下台后就用了,而绝不致于在选择华当上总理和党中央第一付主席后,马上又转而另选张春桥。

既然上述四人都不是毛嘱意的大位继承人,那么很显然,毛泽东只能选择第5个人。

五、前文已分析了华国锋、江青、王洪文、张春桥皆不是毛泽东嘱意的最高领袖的继承人,在排除了以上四种可能后也就表明,毛泽东逝世前的最后岁月,他所真正嘱意的大位继承人只能是毛远新。其根据何在呢?

1、毛泽东不但皇权思想越来越重,越来越把天下看成是他个人的天下,完全凌驾于全党全民之上,用现代圣旨―最高指示操控全党全民,用个人迷信推动全党全民天天宣誓效忠于他,而且他也是当代中国第一大恋权狂。由于他带头恋权至死,也就无法让下属各级官吏实行任期制,因而他在大位27年,直至其80多岁且大病缠身也不肯考虑废除党政职务终身制。毛的这种思想简直连封建皇帝都不如,因为封建王朝尚且建立了告老还乡的退休制度,不允许官员掌权至死,更何况是「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上人民可以随时撤换的「公仆」。正是这种越来越重的皇权思想和恋权至死的思想构成了毛泽东最终选择毛远新做大位继承人的主要思想基础。

2、毛的大位无法交给外人。毛泽东废尽心机不惜血本地发动浩大的文革,整死逼死那么多人,其首要目标就是把一切大权夺到自已手中,把党天下变成他最放心的家天下,来实现其宏图大业―建立毛家封建专制王朝统治下的社会主义「天堂」,就像当今朝鲜建立的金家世袭王朝统治下的充满红色恐怖的社会主义「天堂」。为达此目的,毛把开国元勋、在朝中掌权的主要功臣宿将全都整了一个遍,可谓举目之下皆仇人,忠勇之下皆仇恨,而且毛也深知华国锋根底浅而又能力弱,把大位和当时中国的滥摊子交给这样一个人他能放心吗?他的社会主义大业能放心吗?毛家人的身家姓命他又能放心吗?正因为如此,他在1976年6月15日与朝中心腹下大臣谈话时,竟当着他们发出了这样的哀叹:「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注1〕(笔者曾听过此文件的传达,当时全场气氛异常低沉)在经历了选择党内优秀人才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尤其是林彪为接班人的三次巨大挫折后,他再也难以相信亲属以外的「忠臣」。因此,毛在此时要扭转危局,那就只有把大位交给最忠于自已、年富力强、能力也较强的亲子般的侄几毛远新。

3、毛的子女无人能继承其大位。

(1)毛的子女中最有潜力继承其大位的,当然是当过工农兵的大儿子毛岸英,可惜在朝鲜牺牲了。毛一度选中王洪文为大位接班人,看中王洪文的突出一条就是在基层当过工农兵,毛培养毛岸英正是按照先在基层当工农兵这一路子来培养的。

(2)小儿子毛岸青大脑得了病,实在无法当太子。

(3)大女儿李敏是毛离弃的前妻贺子珍所生,明显为妒妇江青所不容。毛逝世前,李敏连探望毛的病情,见毛的面都很难,那就更不用说是继承其大位了。

(4)江青所生的也是毛最疼爱的小女儿李呐,文革中迅速跃升为�放军报总编辑,1973年即任北京市委书记。可惜李呐毕意是女不男,无论中国社会还是共产党,女人继大位都是传统所不容的,更重要的是李呐本人还无意从政。

4、毛远新具备毛泽东眼中的大位继承人的主要条件。

(1)亲子般的亲侄儿。毛远新生于1945年,是毛泽东牺性了的亲兄弟毛泽民的儿子,1951年以来就一直是毛泽东的家庭成员,毛泽东视之为亲子。毛远新同江青的关系也很好,很亲密,毛远新在家对江青一直叫「妈妈」,没有儿子的江青自然也把毛远新视之如亲子。

(2)学历高、「创新」能力强,又有从省到中央的从政经历。毛远新1965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革中凭借毛泽东的巨大威名,靠造反起家,1968
年即担任了辽宁省革委会付主任,不久又升任沈阳军区政委,实际主政辽宁和东北。1975年9月,毛泽东病重,毛远新到中央担任凌驾于政治局之上的毛泽东「联络员」,成为毛泽东的代言人。毛泽东逝世前,其权势之显赫仅次于毛泽东本人。因此其地位已足以继承毛泽东的大位。

(3)政治路线上令毛泽东最放心。最重耍的是毛远新忠实地推行和创造性地发挥了毛泽东的极左路线,是文革期间大搞对毛泽东个人祟拜的主要推手。他在辽宁主政期间,极富创造性:辽宁迅即成为全国最早大搞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表忠心,大跳忠字舞,大唱忠字歌的「先进」省份;他搞的张铁生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朝阳农学院的「朝农经验」等「教育革命」典型以及「哈尔套大集」等极左「先进」典型和经验都成了全国凤行一时的学习榜样。毛泽东对此极为赞赏地说:「远新还是有一些理论功底的,虽然比不上春桥、文元、但是,比起有些人来是强多了。他在基层很有一套宝贵的经验,这正是我们中央的某些老爷们最缺乏的。」〔注2〕毛远新还直接指挥了对张志新的迫害与虐杀。〔注3〕这种敢于用血腥暴力手段对反毛人士、反毛势力坚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强硬立场,对于当时的大位继承者不仅是绝对必要的,而且也必定是毛泽东所特别欣赏的。尤其突出的是,正是毛远新的多次奏本并切断了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直接联系,才使四人帮由劣势转为优势,并导致邓小平的第二次倒台。毛远新来到毛泽东身边不久就向毛泽东「吹风」说:「感觉到一股风,比1972年借批极左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时还要凶些。」「担心中央,怕出反复。」「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注4〕正是这些奏本尤其是有关邓对文革态度的奏本,迅速推动毛泽东下决心开展批邓反击石倾翻案风。「天安门事件」发生后,毛远新在向毛泽东递交的书面报告中又写到:「去年邓小平说,批林批孔就是反总理,他带头散布了大量谣言,去年一直未认真追查和辟谣。近几年邓小平名声不好,就抬起总理做文章,利用死人压活人……」〔注5〕这终于导致了邓小平最终倒台。这一切都表明,毛远新的政治路线非常左,并已成为毛泽东最信赖的政治新星,是毛泽东身边的第一大红人。

因此,无论从政治上、能力上、意志性格上、年龄上、传统上、同毛和江的关系上,毛远新都是毛泽东心目中最适合的最高领袖继承人,选择毛远新不仅能有效保障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和左倾社会主义大业不致夭折,而且能有效保障毛式家天下不断巩固延续,当然也就能有效保障毛式家族身家性命的世代安全和权势富贵的世代延续。

5、张玉凤只是证实了毛的最终传位计划。据「张玉凤回忆:主席从(七六年)四月至七月中旬,思维还正常时,多次就身后党政军领导班子圈划,但未有定论,忧虑政局会有剧变。主席是圈了、提了五个人名:毛
远 新、华国锋、江青、陈锡联、纪登奎。对此,毛远新和张玉凤,都有记录资料。」「张玉凤又提供:主席在七六年七月十五日,曾召见毛远新、华国锋、江青、汪东兴和她本人(张玉凤),提出毛后政治局常委班子名单,毛远新、汪东兴、张玉凤作记录。名单顺序为:毛远新、华国锋、江青、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及张玉凤。江青听后,要主席再重复一次,并问:洪文、春桥呢?主席当即指着江青说:"你好幼稚!"举手往左右方各斩一刀,说:"老帅,王(洪文)、张(春桥)都不进!"」〔注
6〕。

6、毛泽东对毛远新的大力扶持。

据说,在九大时毛泽东没有让毛远新和李呐当九大代表,十大时没有让毛远新和李呐当中央委员,似乎毛泽东无意扶持家人青云直上,实则绝非如此。一来九大代表、中央委员虽是红色贵族等级,但却皆为虚职,而毛泽东是重实权不重虚名的人,毛泽东同意让他们担任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市委副书记等拥有实权的高级职务却不同意他们担任九大代表、中央委员本身就是最好的明证。毛若无意扶植亲属,当时的清华、北大、哈军工的红色高材生多的是,为什么毛泽东接二连三地选用毛家人?二来这也是毛泽东的「伟大」政治姿态,以此向世人体现他的「亲者严,疏者宽」,不搞家天下的伟人风范。三来毛泽东虽一心扶持毛远新,却未必在那时就有了扶毛远新继承大位的想法,而且毛泽东也没想到自已的身体会垮得那么快。

实际上毛泽东扶持毛远新是不遗余力的,最后阶段在推进毛远新成为大位继承人上更是不遗余力。

(1)在毛泽东准备发动文革的1965年,他便通过同毛远新的谈话,发出阶级斗争是你们(大学生)的一门主课,你们应该参加四清运动的最高指示。这个轰动一时的谈话是先在哈军工传达后,再层层上报,最后由高教部下发文件向全国传达的。毛泽东在这里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家内谈话�成国家文件。最高领袖的重要指示为什么不直接同高教部长谈?为什么要脱了裤子放屁绕那么大弯?为什么不走大门先走小门?为什么同《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如出一辙而又更加不成体统?说白了,无非是要搞个轰动效应,把他们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代表推出来。

(2)毛远新任辽宁省革委会付主任、沈阳军区政委、凌驾于政治局之上的毛泽东联络员,都是由毛泽东批准直至点名提拔的。

(3)毛泽东生前即当着其心腹忠臣们一再内定毛远新为第一常委―实为党中央主席,以待崇毛派占绝对优势的中央全会和党代会去确认。

(4)毛泽东通过十年文革也像明太祖朱元章一样,扫除了威协其子孙帝位的功臣宿将。

(5)毛泽东不仅通过公开批评,防止江青的野心澎涨,而且对四人帮中能力较强的张春桥一再压抑。林彪倒台后,我等常人皆以为毛将用张春桥为接班人,但毛先后选用了王洪文、邓小平、华国锋,却就是不用「又红又专」的文革「功臣」张春桥。

(6)毛泽东选中华国锋不仅是看中了华国锋的忠诚和忠厚,也是看中了他没有超强的才能,因而适合在江太后和四人帮的监督下做过渡性「临时摄政王」,去扶助真太子毛远新登上大位。

(7)毛泽东「还定下了老帅、将军可以出来挂个职,但不准带兵的决定。」〔注7〕(看来这主要针对老帅大将)他还专门选拔了扶助毛远新上台的原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实际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而让叶剑英元帅病休。这样一来,毛远新武有陈�联以军队扶持,文有四人帮的舆论和造反势力扶持,中有毛的忠臣汪东兴的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部队的誓死保卫,外交上还有毛泽东的侄女外交部副部长王海蓉。

7、那么毛泽东在世时,为什么不直接公开确立毛远新第一接班人的地位呢?

(1)毛远新不像毛岸英在世时那样有充足的过渡时间,作为毛泽东的近亲属,1965年才大学毕业,他的跃升实在太快。

(2)大规模的天安门事件其矛头已公开指向毛泽东、江青和四人帮,毛泽东可以凭借暴力专政实施撤销邓小平和推出华国锋的紧急措施,但这种靠暴力专政实施的紧急措施毕竞是有限度的。因为华国锋当时已是代总理又并非毛泽东的亲属。若对毛远新的正位正名操之过急,只能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所以他只能等待下一次党代会至少等待下一次中央全会按法定程序去办理。

(3)毛泽东要的是名利兼收,既要让毛远新继承大位,又要让自己赢得身前身后名。毛泽东是一个极其重视身后伟大名节和历史地位的人。他之所以发动浩大的文革,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在他去世后再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根本否定他的伟大。毛泽东又是一个熟读三国,精通帝王之术的人。曹操、司马昭都是在去世后再由他们的心腹们按照他们的身前部署拥立其儿子登上帝位的。所以毛泽东虽有心尽力扶持毛远新继承大位,但他更愿意让他的心腹忠臣们在他离世后再按照他的身前部署去拥主立毛远新登上大位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毛泽东的这一传位计划在正常情形下也确实是能够实现的。(1)十年文革己经把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对毛泽东亲属的尊崇推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2)毛泽东身前己两次给其心腹忠臣们定下毛远新为第一常委的遗命。(3)最重要的是,在毛泽东心目中,他已经让竭诚效忠遗命的心腹忠臣们掌握了党政军、中央卫队和舆论工具的一切大权,可谓万无一失。

8、毛泽东的传位计划为何满盘皆输?

(1)毛泽东搞的虽是半封建社会主义或极权平均社会主义,但中国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封建斗争,毕竟已不再是封建社会了,封建世袭王朝已经臭不可闻了。

(2)中国共产党是在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封建世袭王朝巳经很难被绝大多数干部党员所接受。

(3)华国锋、汪东兴、陈锡联等关键人物都经历过较长的反封建民主革命,都接受过党的许多反封建教育,都有一定的党性原则。他们可以忠于毛泽东及其事业,但却未必愿意忠于其侄儿和老婆。而且其内心个个都深藏着与毛式家族的深刻矛盾。华国锋虽无超强能力,但仍有自已的主见。即使从政治路线上看,他也并不完全赞同毛的极左路线,更没有毛远新、江青那么左:他更注重经济建设,更注重对外开放,更注重发扬民主,更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缩小打击面。同时华、汪等对毛远新、江青尤其是江青依仗毛泽东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皆已心存不满。华国锋从二号人物刘、林、邓尤其是刘、林的悲惨结局中更不能不感受到甘居毛远新之下并受四人帮挟制的巨大危险。在这种险恶的专制政治下毛泽东逝世后已居于一号地位的华国锋,产生领袖欲也是完正常和正当的。至于汪东兴,据说江青对汪甚至像家奴一样训斥。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拥护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仅反复挨批,而且成为毛家人手中的辫子、棍子。陈锡联为讨好毛泽东不能不对毛远新快速提升,但毛远新在东北和辽宁的实际主政、专横跋扈和过左太左又不能不同驾空了的一把手陈锡联发生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

(4)毛泽东传位计划的失败绝不是所托非人的问题。文革一方面打击太宽太宽,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制造着野心家,阴谋家。所以毛泽东去世前的朝堂之上只剩下功臣宿将加怨家对头、野心家加阴谋家、奴才加庸才了。毛泽东已是知人善任的高手,其心腹又都是在残酷斗争中几经反复筛选出来的「最佳人选」,可以说是选无可选了。假定另选张春桥居华之位,其一,张比华更不得人心,极易失败。其二,林垮台后,毛跨过张选庸人王洪文、已打倒的走资派邓小平,若再选毛远新而只让张辅之,张必更忌恨老毛和小毛。其三,张比华更懂得甘居毛远新之下做二号人物的巨大危险。其四,张比华更阴狠,毛泽东若用张不用华,一旦张发动打倒毛远新、江青的政变,这位「全面专政」的专家手更狠,毛家人的命运只会更悲惨。

(5)毛试图名利兼收,大大加大了失败的机率。毛搞的是人治社会,人在政在,人亡政息,人一走茶就凉,又没有经过几代世袭的传统力量,文革伤人又太多太多,毛泽东若以牺牲名节为代价,在生前亲自扶毛远新主政,或许还有两分胜算的希望。

(6)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仍在于;毛式左倾路线、毛式文革、毛式左倾社会主义越来越丧失人心,得益者太少,受伤者太多,大多数人越来越希望改变现状。毛泽东预料:「我死后,可能不出一年,长了不出三、四年,会有翻天覆地。民心、军心,我看不在(我们)这边。你们要信!」〔注8〕可见,毛对人心向背自已也心知肚明。

六、对毛泽东的传位计划及其失败的反思。

有网友问:「易先生:你这种论证会不会被极左毛迷们利用来论证毛远新、江青才是毛泽东政权的合法继承者,而华国锋、叶剑英等才是在篡党夺权,邓小平这一代更不具有合法性?」

极左派的本意确实是想利用它来证明毛远新、江青才是毛泽东政权的合法继承者,而华国锋、叶剑英等是在篡党夺权,邓小平这一代更不具有合法性,但他们实际上却捞不到半根稻草。其一、毛的遗命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合法化。其二、只有封建皇帝的遗诏,才能传位子侄。毛生前若是封建皇帝,人民就应该从神坛上将其彻底打倒;毛若不是封建皇帝,他的接班人就只能由党和人民去选择。其三、毛泽东自已大搞封建专制,大搞「无法无天」,用非法手段打倒刘邓,那么华国锋用甚么手段去打倒四人帮和毛远新都是合情合理的,顶多是以毛之道还治于毛氏亲属之身。

毛泽东破产了的传位计划清楚地表明:

1、毛泽东不仅大搞家天下,而且妄图建立金日成那种封世袭王朝。

2、毛式社会主义是封建专制主义越来越严重的假社会主义,它的最大受益者是毛式家族而绝不是广大人民群众。

3、文革不是革命和进步,而是在实施党天下向家天下的大倒退、人民政权向封建皇权的大倒退。

4、华国锋等打倒四人帮和毛远新是反复辟,反倒退的革命义举,即便带有部分政变的特点,那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的政变,是反极左路线中的一次伟大胜利!

25 条评论

  • User

    历史大事,不了了之。现在翻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sunshine • 2016-06-03 07:41:23

  • User

    毛爷爷选接班人,真是热闹非凡:先推出王、张、邓这些地头蛇来撑场面,然后是“才家帅”各领风骚;等到“驾空了一号”的毛远新搭配“厉害姐”江青时,已经是一场“家天下”的好戏了。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老将的横空出世,又让这场好戏平添了几分“峰上加峰、叶落知秋”的韵味;到了1976年冬天,“四人帮”倒下时,真是把整个新中国的人才选拔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毛爷爷选接班人的过程,确实让人感慨:才子地头蛇轮流当家,各有各的风流。

    cc989 • 2017-10-02 16:08:10

  • User

    **恶搞型评论** 1. **毛远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毛远新这孩子,就是毛泽东的掌上明珠,养在深闺人未识。谁曾想,他爸都睡了,他还当上了大位继承人。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2. **华国锋:临时过渡的摄政王** - 华国锋这小子,当总理那会儿,风光无限好,却没想到只是个"客串"。后来被邓小平打倒了,想起来都像在看琼瑶的小说。 3. **江青:她的时代** - 江青这女人家,风头最健的时候,谁想得到她当上了打头的猪?真是"女强人,没几年"。 4. **王洪文:走麦城的"太子"** - 王洪文当年被定为"太子"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好。后来被邓小平带走了,成了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笑话。 5. **张春桥:深沉如海的打手** - 张春桥这人,城府又深,像一杯咖啡,浓得化不开,最后还是被毛远新当了配角。 6. **综合篇:毛泽东的选择** - 毛泽东选接班人,就像选女婿。谁也没想到,毛远新这个"外来户",成了最大热门。 - 选华国锋?只是个过渡。江青?太女。王洪文?没背景。张春桥?城府太深。 - 毛远新这孩子:学历高、创新强、路线左、又是毛家的亲侄儿,当大位继承人,自然胜过他们。 7. **最后篇:谁是赢家** - 选毛远新做接班人,毛泽东算是把宝押在他这个"掌上明珠"身上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8. **小品式的总结:** - 选华国锋过渡,像《还珠格格》里的苏嬷嬷;选毛远新当太子,像港剧里的一家亲。 9. **最经典名句:** - 华国锋:临时总理。 - 江青:打头的猪。 - 王洪文、张春桥:配角中的配角。

    eed • 2020-09-05 14:26:03

  • User

    写得不错

    ron1968 • 2020-09-11 08:00:07

  • User

    1、原来如此:毛泽东传位计划最大的失败点在于——他选中了毛远新,而最终完成这项工作的,是他自己!

    2、历史总是这样搞笑:毛泽东让华国锋当过渡的摄政王,原是给毛远新铺路。谁想到,华国锋成了自己的摄政王,最后还得靠他自己搞"打倒四人帮"来圆场。

    3、排比诗:小媳妇当家难,大总统做官难;华国锋:小媳妇当家难,大总统做官难!

    4、毛远新:原年人的典范。他爸是原年人,他也是原年人,他儿子还是原年人。

    5、四位可能接班人:

    --华国锋:蓝瘦皮肥版的过渡型领导;

    --江青:花木兰;

    --王洪文:瘦子中的胖子;

    --张春桥:胖子里的瘦子。

    6、毛泽东选的是毛远新,后来选中的却是邓小平。这叫什么?这就叫历史的必然性!

    7、毛泽东让四人帮当家做主,原是为毛远新铺路。结果四人帮自己当了主角,演得连本带利:他们也成了"原年人"。

    8、华国锋和毛远新的关系有点像王宝强和贾宝玉:前者是过渡的摄政王,后者才是真正的皇帝!

    9、汪东兴用过的那支笔:

    --毛泽东用它画了个圆,

    --四人帮写了个圈,

    --邓小平把它写成了"原年人"。

    10、毛远新:他爸说他是棵大树;他老婆说她是棵小树;后来他们又生了棵更小的小树,一棵树接一棵树地过日子。

    11、李讷的丈夫王海容:

    --爸爸是毛泽东,

    --妈妈是江青,

    --她自己成了原年人,

    --最后还被张艺谋写进电影里。

    12、历史给了一个答案:毛泽东选中了毛远新,但更选中了邓小平。这就像当年他让华国锋过渡一样,最后还得靠时间来过渡。

    13、"朝花夕拾"诗配画:

    --毛泽东的"接班人计划":今天选了明天的人,

    --明天用了后天的人,

    --后天又成了昨天的人。

    14、毛远新:他爸是毛泽东,他爸爸是毛泽东;

    --而邓小平则是:他是谁?

    15、总结:

    --毛泽东传位给毛远新的计划就像一桌丰富的宴席:有主菜,有配菜,

    --但是最后端上来的却是一盘"原年人"!

    16、历史的循环诗:

    --毛选了毛远新,

    --后来又由邓小平完成;

    --现在又到了新的时代,

    --依然是原年人。

    17、毛远新和华国锋:一个是树,一个也是树,但其实都是用来当柴烧的。

    18、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

    --她爸是毛泽东,

    --她妈是江青,

    --她自己后来成了原年人,

    --而她写的诗里也用了"原年人"。

    [email protected] • 2020-10-29 03:26:37

  • User

    1. 这篇关于毛泽东选接班人的分析真是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先是列举五位候选人,再逐一排除,最终得出毛远新胜出的结论。

    2. 作者分析华国锋时提到的“两份常委名单”和“华国锋试任总理的情况”,这些例子都很生动具体。

    3. 原文对四位候选人的分析真是面面俱到:从华国锋的能力,江青的女权劣势,王洪文的能力不足,张春桥的城府太深,每个点都分析得详细到位。

    4. 这样的分析层次感强,逻辑清晰。每一步都有例子支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读者一目了然。

    5. 末尾总结时,作者用"前两句为结论,后两句作补充"的方式归纳要点,让整体结构更完整统一。

    6. 这种分析方法确实让人觉得毛泽东选毛远新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

    7. 总体来看,这篇分析真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例子丰富,令人信服。

    https://5mg.avseo.net • 2020-12-10 04:55:27

  • User

    >

    >
    >
    这是一篇堪称经典的力作!层层递进的分析,抽丝剥茧地揭示了毛泽东最后选定大位继承人的真实情况,让人读后豁然开朗。作者的思维之缜密,思路之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先看文章的整体布局:以"华国锋是过渡性「摄政王」"开头,层层铺垫,最终推出毛远新这个大位继承人的结论。这种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让人一读难忘。

    对华国锋试论的分析堪称精辟!从"暂时选择"到"过渡性摄政王"的各种论证,环环相扣,令人信服。特别是提到"若毛一心让华继承大位,毛势必遗命自已的主要亲信四人帮全力扶助华"这一节,更是把毛泽东的帝王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其他四位候选人的分析也是各有千秋: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各有利弊,而毛远新的优势则通过层层铺垫,水到渠成地呈现出来。这种排比式对比的手法,让结论更具说服力。

    对毛泽东传位计划失败的分析更是点睛之笔!"名利兼收"的思想在当今看来,确实有点可笑,但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则是情理之中。

    整篇文章论证充分,例子详实,既有微观的具体例证,又有宏观的整体把握。从"华国峰是否需要扶助毛远新上位"到"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的牺牲",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推敲,让人读后觉得:毛远新上位的条件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毛泽东个人意志与时代潮流的综合产物。

    这篇文章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不仅给出了结论,更让读者明白了这个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这种立体感的分析,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这是一篇既有逻辑性又有层次感的佳作!推荐给所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
    >
    >

    https://cialis.avseo.net • 2020-12-14 13:35:00

  • User

    一、毛远新的继承者身份:

    1. 毛远新的优势:
       (1)亲子般的亲侄儿:他是毛泽东的小儿子毛岸英的弟弟,从小在毛泽东身边长大,被视为毛泽东的亲子。
       (2)学历高、创新能力强: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辽宁主政期间创出多个极左典型。
       (3)政治路线令毛泽东最放心:毛远新的路线是毛泽东极左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创造者。

    二、华国锋的角色:
       华国锋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主要是作为过渡性的「摄政王」,用以稳定局面,为毛远新接班铺垫。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中性的,既不特别看好,也不完全放心。

    三、传位计划的失败原因:
       (1)中国社会和共产党传统更倾向于开放性和民主化。
       (2)华国锋、汪东兴等关键人物有个人独立性,未必愿意一直忠诚于毛远新。
       (3)文革中积怨太深,导致四人帮与叶剑英等人争夺权力的必然性。

    总结:毛泽东在世时选择了毛远新作为接班人,但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历史的选择让邓小平成为了实际的改革者。

    http://pforce.dha.tw • 2020-12-15 17:08:00

  • User

    **评论:**
    1. **又一轮大位继承人,这次是毛远新。**

    2. 真是历史总是在重复中前进!这次选了毛远新,下次又是谁?

    3. 汪东兴会不会是关键人物?让人期待。

    4. 这样的话,毛泽东的计划还没正式确立,算是完成了吗?


    **评论:**
    1. **又一轮大位继承人,这次是毛远新。**

    2. 真是历史总是在重复中前进!这次选了毛远新,下次又是谁?

    3. 汪东兴会不会是关键人物?让人期待。

    4. 这样的话,毛泽东的计划还没正式确立,算是完成了吗?

    tutytop • 2021-03-04 14:00:32

  • User

    1. **「过渡性摄政王」**
    华国峰只是过渡,毛远新才是正选?

    2. **内部派系**
    江青推波助澜。

    3. **毛的期望与结果**
    内定大位者却落得如此下场。

    4. **邓小平的因素**
    大势所趋,非人力能敌。

    这些简短的评论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tutytop • 2021-03-04 14:07:06

  • User

    毛泽东最后选定的大位继承人是谁?帖子分析了五个人选:华国锋、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毛远新。逐一排除后,结论是毛远新。论据包括: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家天下的思想、以及对其他候选人的分析。

    在男权社会中,除了武则天,中国历来都是男人当皇帝;江青虽能干,但她是女性,且“积怨”太多。王洪文和张春桥能力不足。华国锋只是过渡的“摄政王”。

    毛泽东晚年极左路线,大搞家天下,而毛远新则是更合适的选择。

    谁曾想,在毛泽东逝世前,他选中的接班人竟是自己的侄儿毛远新!

    poepong • 2021-03-17 09:56:24

  • User

    1、
    “华国锋成了最大的赢家,当上了过渡总统。”

    2、
    " 江青终于可以放心了:她还是第一夫人。"

    3、
    " 王洪文、张春桥也松了一口气,算是对得起先帝了。"

    4、
    "毛远新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终于有机会上位了。"

    5、
    " 张春桥的城府比他的心机更深入人心。"

    6、
    "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历史的选择。"

    7、
    “王洪文算是对得起先帝了。”

    8、
    “张春桥也松了一口气。”

    9、
    “毛远新终于有机会上位了。”

    10、
    “华国锋成了过渡总统。”

    11、
    "江青还是第一夫人."

    12、
    “林彪的倒台也为他们铺平了道路。”

    13、
    “历史选择了它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14、
    “毛远新成为最后的答案。”

    15、
    “华国锋是过渡时期的赢家。”

    16、
    “王洪文算是对得起先帝。”

    17、
    “张春桥也松了一口气。”

    18、
    “毛远新终于有机会上位。”

    19、
    “历史的选择总是那么有趣。”

    20、
    “大浪淘沙,他们留下了各自的位置。”

    thjklpo7 • 2021-03-18 03:32:54

  • User

    毛远新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被推上国家主席的宝座,看似顺理成章,但实际上埋下了不少伏笔。

    [email protected] • 2021-03-25 17:08:43

  • User

    毛泽东的传位计划,如同一出韵味悠长的戏曲,有板有眼地展开,却也难免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些许遗憾。毛家班中的“青衣”们,各有各的风采,王洪文、邓小平这些名角儿轮流登场,各领风骚三五载;至于华国锋这位武生,唱的是“后来居上”,也算是独树一帜。而那“小旦”江青与“花旦”毛远新,虽然曾是台上的“亮点”,却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过了些。

    这场传位大戏,倒也让观众们品出了个中滋味:家天下也好,文革也算改革也罢,关键在于民心。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毛泽东的传位计划虽说是为自己的接班人铺路,却也让后来的观众细细品味了那“台上”的风光与“台下”的百态。

    至于这场大戏是“成”还是“败”,或许还得看后来者如何演绎。

    thjklpo7 • 2021-04-01 02:26:23

  • User

    一、恶搞型:

    1、毛泽东要是有地下的,知道最后选的是毛远新,估计他也会说:“早知道如此,当初就让林彪去。”
    2、九四版大结局:毛泽东的接班人是毛远新。
    3、邓小平晚年曾评价:早知如此,当初就让王洪文……
    4、那时候的毛远新也算是一匹「小鲜肉」了。
    5、宫里的太监都知道。
    6、走个流程,随便定一个毛家的成员当接班人。
    7、毛泽东:生前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的,我们用了三天搞定。
    8、江青:「我就知道他最后会选我女儿李纳。」
    9、在定稿的时候,还是有人觉得毛远新是个不错的选择。
    10、这下可好,咱们也算有了自己的太子了!

    7446 • 2021-04-28 02:37:46

  • User

    1. **标题**:毛泽东最后选定的大位继承人到底是谁?
    - **评论**:毛远新?他爸都没想到吧!

    2. **一、华国锋是过渡性「慑政王」**
    - **评论**:华国峰,摄政王,为毛家二代铺路。

    3. **五种可能继承人**
    - **评论**:五个候选,选得准吗?

    4. **二、毛不可能让江青继承大位**
    - **评论**:女人当家难啊!

    5. **三、毛也不可能让王洪文重新成为大位接班人。**
    - **评论**:小王的智力问题。

    6. **四、毛也不可能让张春桥成为大位接班人**
    - **评论**:小张的城府太深啦!

    7. **五、第五个人**
    - **评论**:最后选的是谁呢?毛远新!

    8. **六、对毛泽东的传位计划及其失败的反思。**
    - **评论**:毛家天下,没那么容易啊。

    9. **总评:**
    - **评论**:选五个候选当中的一个,没想到都败给了邓小平。
    - 简短直接型:
    毛选了五个,最终选了个谁?毛远新!
    五个备胎里,就他成了!

    10. 总评:
    毛远新成为最后的继承人,
    王、张、华只是过客,
    却被邓小平抢走风头。

    11. 总评:
    毛选了五个,选得最准的是谁?
    汪东兴:毛远新!
    林彪:小平!

    12. 总评:
    毛家的接班人,
    原是五虎将,
    却被小平抢得先机。

    13. 总评:
    选了五个,选得最准的是谁?
    汪东兴:毛远新!
    林彪:小平!

    14. 总评:
    五个候选人,各显风流,
    却被小平抢走大位。

    15. 总评:
    毛家的接班人,
    原是五虎将,
    却被邓小平抢得先机。

    这些评论各有特色,有的简洁明了,有的详细分析,均符合黄色玩笑型的特点。

    [email protected] • 2021-08-28 12:58:57

  • User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大位继承人,就像“三打白骨精”一样,没难倒我们。

    [email protected] • 2021-09-02 11:41:39

  • User

    毛泽东传位计划的失败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家天下"的计划,也是一地鸡毛。原想着用一纸遗诏就能搞定的事,结果却成了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们轮流坐庄的舞台。那些极左派觉得,打倒四人帮就意味着"篡权",但群众只记住了一个真理:能上台的人,自然有他们上台的道理;能下台的人嘛,自然也有他们下台的理由。就像邓小平上台时那场著名的"小平您好",群众不问谁是"正统",只看谁能让日子好过点。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吧!

    [email protected] • 2021-09-08 07:09:35

  • User

    毛泽东的传位计划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遗命未程序化**:
    毛泽东虽有遗命,但未经过正式的政治程序,如“九·一三”事件前后的舆论铺垫,导致接班人的地位不稳。

    2. **极左派的选择**:
    极左派认为毛远新和江青是合法继承者,但“文革”后的人心向背让毛泽东的接班人需要更广泛的群众认可。

    3. **时代的变革需求**:
    毛泽东预见了“翻天覆地”的可能,意味着“文革”后的时代需要更多的改革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4. **华国锋的政变角色**:
    华国锋他们用毛泽东的方式打倒四人帮,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部分。

    5. **毛泽东计划中的预期结果**:
    传位计划的结果是使毛泽东政权变为类似于金日成式的家天下,说明“文革”使政权更趋向于家族化。

    总结起来,毛泽东的传位计划是一次从党天下到家天下的尝试,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失败了。

    [email protected] • 2021-09-10 13:05:02

  • User

    1、毛泽东的传位计划,像一出喜剧似的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

    2、遗票与选票的差别,就是毛远新和邓小平的距离。

    3、"家天下"的模式,在文革后终于演变成"家天下"的笑话。

    https://5mg.avseo.net • 2021-09-26 05:05:56

  • User

    极左派认为,毛泽东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应该是毛远新和江青,而不是后来的邓小平。以下几点可以解释这一点:

    1. **毛选的人都是平庸之辈**:王洪文、张春桥这些人被毛泽东推到台前,但他们都比较平庸,甚至被打倒过。相比之下,毛远新长期在东北主政,且与他母亲江青关系密切,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表现突出。

    2. **程序问题**:毛泽东的传位计划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仅仅是“遗命”,而极左派认为“遗命”应该来自更正式的程序,如选举或公议。此外,“家天下”的印象来自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而非毛泽东本人的制度设计。

    3. **对邓小平的看法**:邓小平是“被打倒的走资派”,在毛泽东时期被打倒过,而极左派认为他更有可能成为继承者。


    总结来说:
    1. 毛选的人是平庸之辈;
    2. 程序上,“遗命”显得不够正式;
    3. 极左派认为邓小平这一代更有继承的可能。

    这说明“家天下”的印象确实存在,而程序的缺失给了极左派更多依据。

    https://viagra.747.tw • 2021-10-05 06:10:14

  • User

    毛泽东生前的换人计划:
    1. 王洪文:来自东北,地方干部,选他当国家主席,算是个新鲜血液吧?
    2. 邓小平:选邓小平,是因为他有总设计师的地位,而且之前是走资派嘛,让更多的中层领导上台。
    3. 华国锋:由华国锋来接班,主要是基于内部平衡的需要。

    换人的思路:
    1. 毛远新: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算是个不错的人选,地方干部,又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且在东北那边算是个人才。
    2. 始终都是毛泽东来决定,选谁上谁下。可能毛泽东觉得,让毛家当久了,换一个人大家更看得起吧?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换接班人思路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新鲜感,又有内部平衡的需要。

    耶耶 • 2022-01-11 08:14:01

  • User

    毛泽东的“传位”计划确实是一段有趣的往事。他想建立一个类似朝鲜金日成那样的世袭王朝,但最终却用张春桥、王洪文这些人来完成传位,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华国锋等人用毛泽东自己的方法,把四人帮和毛远新打倒了,这确实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办法。而极左派则希望用这个例子证明江青和毛远新的正统性,结果却成了他们自己的笑话。

    总的来说,毛泽东时代的传位计划不仅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专制特点,也让人们对当时的父权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超級客 • 2023-04-05 19:32:36

  • User

    **感性型评论:**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大位继承人选一直是无数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次,终于拨云见日,毛泽东最后选定的大位接班人原来是毛远新!想想看,多少年来,华国锋、江青、王洪文、张春桥这几位都是热门候选。但谁又能想到,在这么多的猜测和期待中,最终是毛远新脱颖而出。

    毛远新是什么来头呢?他是毛泽东的小儿子毛泽民的儿子,从小就生活在毛泽东的家庭圈里,几乎被当作毛泽东的孩子一样培养。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算是他最得意的“家庭牌”了。再加上他在辽宁的表现,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创造的那些极左典型,比如张铁生的“交白卷”、朝阳农学院的“朝农经验”,这些都是让毛泽东竖起大拇指的。

    再说说他的资历吧。从辽宁省到中央,再到毛泽东身边的联络员,毛远新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论能力,他是“红二代”的代表;论忠诚,他和江青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毛泽东对他的多次提拔,可以说,毛远新是毛泽东精心培养的接班人。

    不过,为什么在毛泽东生前没有直接宣布呢?这也是为了留个悬念。毕竟,毛泽东也讲究一个“名利兼收”,让自己的接班人选在身后由心腹们推出,既有自己的面子,又能让大家觉得这是他的遗志。

    现在想起来,毛泽东的传位计划也算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好戏了。只不过,天意弄人,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四人帮的倒台、华国锋和毛远新的对决,这些都让毛泽东当初的计划有点“小失望”。但无论如何,毛远新的确是毛泽东最后选定的人选,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传奇。

    总之,毛泽东用他那双智慧的眼睛,在那么多的候选者中,选择了自己的侄儿毛远新。这不仅是对毛泽东眼光的一种肯定,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插曲,让人回味无穷。

    apsiac • 2025-03-04 01:54:41

  • User

    台灣&香港購買正品春藥選擇【AV媚藥網】https://avmyw.com/ 歡迎進入選購,春藥種類繁多,原裝正品發貨,貨到付款

    avmyw • 2025-04-09 19:15:4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