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人不再惊讶和愤怒,才是输得彻底! - 新闻详情

当普通人不再惊讶和愤怒,才是输得彻底!

来源:剑客写字的地方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05 21:34:08

刚刚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条数据,是关于某地一211大学各院研究生的就业率。标题起的不错,最高的专业就业率53%,最低的4%。

说标题不错,是因为乍一看,你都不知道这数字代表了什么。如果结合全部的数据表来看,意味着有八成失业。





有一点不得不提,该所学校勇气可嘉,别人都是给就业率注水,弄得表面鲜亮。他们,似乎想给普罗大众提个醒了。即便只是三方协议的数据统计,即便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但对普通群体而言,也依旧非常值得思考。尤其是这种提醒出现在此次4+4的风波之后,人们应该问问自己,再过几年,轮到自己的子女出去谋生之时,还有蛋糕可分吗?

有人可能说,别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变好的。

这是一贯的说辞,原本这是有可能的,相信的人也众多,小的时候认为只要长大就会有工作,后来觉得只要能上大学就一定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随着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到很久很久之后的现在,这个过程依旧持续着,难免要有一些怀疑。

经过此次4+4的风波揭露出大量人们曾经并不知道的内幕之后,怀疑还在加深。而在很多人花费巨大的精力,把另外一些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和背景扒出来后;把他们如何使用和玩弄特权的操作曝光出来后;让人们震惊而又生气,事情却又如泥牛入海,无半点回应之后……你说变好,我只想笑。

一个简单至极的逻辑:只一味的说某件事是假的、某个人的身份也是假的,却又三缄其口始终不肯讲讲“什么是真的”,或“假在哪里”。如果这也叫辟谣,那么法庭上还需要呈堂证供干什么。

你直接对犯人洗脱罪名的说辞辟谣不就好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心里更是很清楚,这只是那些记既得利益的群体在为自己的子女们互相交换资源。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就像网上那个段子一样:

儿子说,我长大后也要当院士。父亲笑了笑摸着儿子的头满脸溺爱:你已经是了,你只需要长大。

另一点,当这样的勾当说出来,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冷笑,而不是惊呼和卧槽,而不是难以置信……那便已经是种失望麻木的态度了。



早上百无聊赖的划手机,看到上面这条海南一教育局长“靠教育吃教育”的新闻,说她不止收礼收钱,更是到了让“下属”跨省帮自己女儿办婚礼的程度。

连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直接划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便觉得很惊讶,因为自身开始对这类事件习以为常,甚至麻木。在这种现状下,你来跟我说什么坚信、正义、未来之类,只回以白眼而无一句QNMD的问候,那是我已然为数不多的耐心和素质。

各位,这已经是荒唐的让人无法置评的事情了,可讽刺的是,人们正在对此失去兴趣。



如果说一个教育局局长,通过关系给自己及亲友的子女们开后门,是荒诞。那当一个教育局局长的手,可以通过各种交换、同僚关系、甚至威胁逼迫,插手到其他部门,或是在其他方面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谋取利益……“荒诞”已无立足之地,它不配。

当然,“荒诞”都无立锥之地了,普通人和他们的子女自然更没有。

可如此天方夜谭的画面,大部分观众都会如我一般,轻飘飘的划过。

为何“轻飘飘”?因为,多大点事儿嘛;因为,不过如此!

可怕的是,有的人、有的现象,正在制造更多这种“轻飘飘”的画面,正在让更多的普通人,进入到对此无力之后,不再置评的状态中。然后继续添砖加瓦,造他们自己的天堂。

在“世说新语”里看到过引用的一句话,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是魏晋时期,只要出生在上等人家里,无论才能品行如何都能顺利做大官;反之,则再怎么努力,也希望渺茫。

没想到,作为千年之后从小听着“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长大的人,如今看到千年前“下品无士族”这句话,依旧感触颇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