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印巴之间爆发核战的风险有多大? - 新闻详情

BBC分析:印巴之间爆发核战的风险有多大?

来源:BBC中文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13 00:03:05





印度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5导弹射程超过5000公里

在最新一轮印巴对峙中,没有最后通牒、也没有红色按钮。

但军事报复的循环、含蓄的警告与迅速的国际斡旋,悄然唤起区内最危险的阴影。这次危机最终没有升级成核战,但仍是一个警号,提醒世人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如何可以在转瞬之间召唤核战的幽灵。

科学家们甚至曾模拟局势如何会迅速失控。

2019年,一个由全球科学家团队发表的研究曾以一个恶梦般的情境开场:2025年印度国会遭遇恐怖攻击,引发与巴基斯坦的核冲突。

六年后,现实世界中的一场对峙——尽管在美国斡旋下于周六达成了停火——仍引发了对全面冲突的担忧,也再次唤起人们对该地区稳定性何其脆弱的记忆。

当危机升温之际,巴基斯坦发出“双重信号”——一方面进行军事报复;另一方面召开国家指挥局(National CommandAuthority, NCA)会议。

这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提醒,以显示其核武能力。巴基斯坦国家指挥局负责监控与潜在动用该国核武库的决策。

这项举动究竟是象征性、策略性,还是实际警示,外界难以得知。

据报道,就在此时,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也介入缓和局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不仅成功促成停火,更是“避免了一场核冲突”。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周一的全国讲话中表示:“对核威胁的勒索零容忍;印度不会因核威胁而吓倒。”

他补充道:“任何在此幌子下运作的恐怖主义避风港,将面对精准而果断的打击。”

根据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各自拥有大约170枚核武器。全球总共约有12,121枚核弹头,其中大约9,585枚属于军事储备,另有3,904枚处于部署状态,比前一年增加了60枚。

美国与俄罗斯合共拥有超过8,000枚核武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niversity at Albany)的安全事务专家克里斯托弗·克拉里(ChristopherClary)指出,印巴两国部署的武器库主要集中在陆基导弹部队,但双方正努力发展能够从陆、空、海发射弹头的“三位一体”核武力量。

他告诉BBC,“印度的空中力量(即具备运载核武能力的战机)很可能比巴基斯坦更强。虽然我们对巴基斯坦的海军核力量所知甚少,但合理推断印度在此方面更先进,拥有更强的海基核武能力。”

克拉里补充道,印度在发展核动力潜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巴基斯坦投入“时间或金钱”远远不足,这使印度在海军核能力上取得“明显的质量优势”。

自1998年核试验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未正式公布其官方核战略方针。

相比之下,印度在同年核试后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

不过,这项政策后来出现松动迹象。

2003年,印度表示若遭受化学或生物武器攻击,会保留动用核武的权利,即实际上在特定情况下允许先发制人。

2016年,时任国防部长帕里卡尔(ManoharParrikar)更曾表示,印度“不应被这项政策绑住手脚”,引发外界对其核政策长期可信度的质疑(他其后澄清这仅属他的个人意见)。



巴基斯坦的地对地“沙欣II”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

尽管巴基斯坦未曾正式公布核战略方针,但这并不代表它完全没有核政策。

根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Peace)的塔斯利姆(SadiaTasleem)指出,巴基斯坦过去的官方声明、采访内容和核发展方向,已提供足够线索,可看出其核武运作方针。

巴基斯坦的“核门槛”一直模糊不清,但在2001年,时任国家指挥局战略计划部门主管的哈立德·基德瓦伊(KhalidKidwai)曾阐述过四条“红线”,即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会使用核武:重大领土丧失;主要军事资产遭毁坏;经济遭扼杀;政治体系出现严重动荡。

2002年,巴基斯坦时任总统穆沙拉夫(PervezMusharraf)进一步澄清说,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只针对印度”,只有在“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遭受威胁时”才会动用。

美国前国务卿麦克·蓬佩奥(MikePompeo)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曾于2019年印巴对峙期间,在深夜被唤醒,与一名不具名的“印度高层”通话,对方担心巴基斯坦正准备动用核武器。

同一时期,巴基斯坦媒体引述一位高级官员对印度发出严厉警告:“我希望你知道(国家指挥局的)意义及其组成。我说过我们会让你惊讶,等着那个惊喜吧——你选择了战争之路,却不知道这对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后果。”

回顾1999年“卡吉尔战争”(Kargil War),当时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长艾哈迈德(ShamshadAhmed)也曾表示,巴方“不会犹豫使用任何武器”来保卫领土。多年后,美国官员布鲁斯·里德尔(BruceRiedel)披露,当时的情报显示,巴基斯坦正准备其核武库,以应对可能的部署需求。



印度士兵在弹坑边缘巡逻,这里是1998年5月地下核试验的地点

然而,对于这些说法,印巴双方都抱持怀疑态度。

印度前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阿贾伊·比萨里亚(AjayBisaria)在其回忆录中指出,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对2019年冲突中“核战升级风险”以及美国在平息局势中的作用有所夸大。

巴基斯坦方面的分析人士则强调,早于1999年卡吉尔战争期间,巴方深知印度空军不会越境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因此即使是隐含的核威胁,也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触发因素。

驻拉合尔(Lahore)的国防分析师埃贾兹·海德尔(EjazHaider)对BBC表示,“战略信号的意义,在于提醒国际社会,任何冲突都有可能升级,而印巴因为核武背景,风险确实更高。但这并不等于双方正积极发出核威胁。”

然而,核冲突也可能因意外而升级。

2019年全球核战影响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教授艾伦·罗博克(Prof.Alan Robock)指出:“核升级可能因人为错误、骇客、恐怖分子、电脑故障、卫星资料失误,甚至领导人不稳定而发生。”

2022年3月,印度误射一枚可搭载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射程124公里,最终坠毁于巴基斯坦境内,据报损毁民间财产。巴基斯坦指控,印度没有透过军事热线联系巴方,也未在事发后两日内发表公开声明。

专家指出,若当时处于高张态势,事件很可能酿成严重冲突。数月后,印度政府因“误射导弹事件”解雇三名空军军官。

尽管如此,克拉里分析,印巴之间爆发核战的风险“相对仍属低水平”。

他表示:“只要边境上没有大规模地面战斗,核武使用的风险仍属相对低且可控。”

“在地面战中,源于地面阵地可能被敌军攻陷的风险,会触发“用或失去”核武的问题。”

“用或失去”是指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可能因担心被敌方先发制人的攻击中失去核武能力,而感受到必须先行发射的压力。



1998年5月巴基斯坦进行核子试验后,俾路支省西南部的查盖山顶变白

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苏米特·甘古利(SumitGanguly)认为,“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不希望被贴上标签,成为打破广岛以来核武禁忌的第一个国家”。

他告诉BBC:“任何一方若率先使用核武,都将面临重大报复,并承受难以接受的伤亡。”

与此同时,印巴两国似乎都在加强其核武库。

根据美国科学家联盟核资讯计划(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NuclearInformation Project)所撰的《核笔记》(The NuclearNotebook),随着新运载系统的开发、四座钸(plutonium)反应器的建成和铀浓缩规模的扩大,巴基斯坦预计至2020年代末,其核弹头数量可能达到约200枚。

同时,根据国际裂变材料专家组(International Panel on Fissile Materials,IPFM)资料,截至2023年初,印度拥有约680公斤武器级钸,相当于可制造约130至210枚核弹头。

尽管历经多次危机与险象环生的对峙,印巴双方至今仍成功避免滑向毁灭性的核冲突。

伊斯兰堡分析员乌默·法鲁克(UmerFarooq)写道:“威慑依然有效。巴基斯坦所做的,只是以常规打击回应印度的常规攻击。”

然而,核武的存在本身就带来挥之不去的风险,即使领导人经验丰富、意图克制,依然无法完全排除这种风险。

美国非牟利组织“军控与不扩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Non-Proliferation)政策主任约翰·埃拉斯(JohnErath)对BBC表示:“只要核武器可能被卷入,就会有一种无法接受的潜在危险。”

“印巴政府过去曾成功处理危机,风险确实很小。但在涉及核武的情况下,即使是小小的风险,也已经太大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