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国家重提过紧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 新闻详情

风向变了:国家重提过紧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来源:中产先生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19 09:03:22

转自墙内自媒体“中产先生”,原文:

几个意思。

昨天,两办印发《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今天人民日报在头版表示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个规格相当高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政策:

1、厉行节约,最早出现在2013年,是为了落实《八项规定》而出台的政策,属于常抓不懈得作风建设。

2、过紧日子,最早出现在2019年,背景是财税改革和房地产去金融化,隐性债务太大,地方需要化债。

不过,从去年9月底加开的重磅会议,大家一度认为不过紧日子了。

去年9月政策转向,其中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最重要的也最受瞩目的就是:

地方化债。

地方是经济的火车头,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地方因为化债,火车头减速,整个经济也会受影响。

所以,去年国家制定了14万亿的五年化债计划,相当于给地方松了手脚,而且对地方专项债提额扩围,相当于给了充足的子弹:

今年各地重大项目纷纷上马,拉动经济开门红。

看最新的经济数据:

4月社融中,政府债券是绝对的大头,这就说明地方在经济拉动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地方有钱了,才能给上下游企业清偿账款。

而且,年初第一会重庆某区还号召:

干部带头下馆子、买衣服。

也让人进一步认为过紧日子的时代过去了,刺激内需的时代来临了。

不过,风向很快变了。

3月份的时候,又是人民日报重提八项规定;



我们当时就注意到风向的变化,两个月之后,过紧日子重新提上日程。

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首先,从作风建设上来说:

常抓不懈是必须的,这块不展开。

其次,从国内经济来看:

地方化债了,不但化债松了手脚,而且通过专项债给了地方充足的子弹上项目拉经济。

你说过了几年紧日子的地方,手里一下有钱了,会不会重新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呢?

所以,重提八项规定,重提过紧日子,其实也是打预防针。

国内总需求依然不足,国家给地方钱是拉动经济的,不是用来消费的。

最后,从外部环境来看:

贸易摩擦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是战术上还有多轮较量,未来可以谨慎乐观,但不能放松大意。

而且,看印发的最新条例:

要求地方集中采购国产用车,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花在铺张浪费上。

短短两个月,两次提这个问题,算是未雨绸缪,地方应该要注意了。

就这样。

这个可以说吗?

最近,有市场大佬的话被广泛传播,今天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跟大多数人都有关,有必要看一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