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控工具借力AI:已监控7000万账户 可检测翻墙 - 新闻详情

中国监控工具借力AI:已监控7000万账户 可检测翻墙

来源:南华早报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19 19:03:23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最近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展示了一款能监控Telegram的工具,据称该工具目前已收集超过300亿条消息,监控了7000万个Telegram账户,以及39万个公共频道和群组。此外,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也展示了一款可自动检测翻墙行为的工具。

以下是这篇报道的中文翻译:

中国新一代监控工具借力AI,重点监控Telegram和VPN用户

作者:Yuanyue Dang

在北京举行的年度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参展商表示,中国未来的警务工作将由人工智能监控工具驱动,这些工具不仅可以监控Telegram和VPN用户,还能利用受DeepSeek启发的模型分析案件线索。

这些监控设备本周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展出,该展会于周六(5月17日)落幕,是国内同类规模最大的警用科技展。展会为来自全国的警用和防务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与公安部门争取订单的机会。

参展商包括隶属于中国最高警务机构公安部的研究所,以及多家民营企业。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展会上各类产品的重要卖点,包括监控工具、刑事侦查设备和无人机干扰装备。其中一项展出的技术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的“个人极端行为多维情报分析”。

据该研究所介绍,中国在对“个人极端事件”进行预警时面临安全挑战。该所已开发出AI模型,通过分析购物记录、搜索历史和社交媒体帖子,识别高风险人群。

研究所表示,这款工具基于中国初创公司Dify的AI代理服务开发,Dify是一个开源大语言模型(LLM)应用开发平台。

过去一年中,发生了多起“独狼”袭击事件,令中国社会震惊。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在去年11月,珠海一名男子樊维秋驾驶SUV冲入体育中心外人群,造成至少35人死亡、43人受伤。樊维秋已于今年1月被执行死刑。

自那起事件后,北京方面多次强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要求地方官员识别可能实施此类“极端事件”的人员。

该官方研究所还展示了AI辅助的手机取证工具和逃犯追踪系统。

许多厂商将警用设备的安全性作为主要卖点之一。

有公司宣称,其工具可以监控警用设备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上网行为,从而能够迅速发现“涉密信息的非法发布、传输、存储或处理”,以此“确保国家机密和警务工作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去年,北京对一项旨在保护国家机密的法律进行了重大修订,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随后出台的政府规定,要求厂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创新安全保密产品和涉密技术装备”。

这些规定于去年9月生效,并承诺对“对相关技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奖励。

保密也是今年展会的一个主题。

参观者需通过扫码申请才能入场,必须实名登记并提供身份证号码,通过审核后方可进入展会。

展会上,许多潜在买家身着警服,一些展商要求参观者出示警官证后方可拍摄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仅限执法机构购买的设备随同发放给警员。

展厅内一条醒目的标语写道:“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展示了一款号称可以监控Telegram(一款以隐私和安全著称的即时通讯应用)的工具。该所称,该工具可监控用中国手机号注册的Telegram账户,而中国手机号有严格的实名制要求。

据该机构介绍,目前该工具已收集超过300亿条消息,监控了7000万个Telegram账户,以及39万个公开频道和群组。

该机构的宣传视频展示了如何通过入侵的中国手机号登录Telegram,监控群聊中的毒品交易。

他们还表示,可以监控Telegram上涉及政治及香港相关话题的消息。研究所称,2019年香港反政府抗议者广泛使用Telegram,是开发该工具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大陆,用户需通过VPN访问Telegram及《南华早报》网站,但来自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展示了一款能够检测此类行为的工具。

还有多家公司推广面向警务的大模型,并强调其产品基于如DeepSeek等中国开源大模型。这些AI模型据称可帮助警方更高效地分析线索、管理设备、勘查案发现场和审讯嫌疑人。

一家北京公司宣称,其AI工具可对嫌疑人进行实时心理测试,实现“智能审讯”,并迅速“突破心理防线”。

华为、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大型科技公司也在展会上推广自家AI模型,宣称适用于执法场景。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