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上任开始,就感觉有一把剑悬在空中” - 新闻详情

“从特朗普上任开始,就感觉有一把剑悬在空中”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28 07:04:30



春季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哈佛大学显得格外空旷。大多数学生和教授已经放假,其余人将在一周后返校参加毕业典礼。

本科生艾宁(化名)还没有从一天前的冲击里回过神来: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下令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已入学的外国学生面临两个选择:转学,或者失去他们的美国居留许可。

“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害怕随时会被驱逐出境。”艾宁是哈佛大学6800名国际学生中的一员,这项政令让他们的未来陷入了巨大的不确定中。艾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些同学已经取消了暑假回家探亲和实习的计划,“谁知道回美国的时候,还有没有合法身份”。

哈佛大学迅速采取行动,在24小时内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正如该校在申请法庭临时限制令的动议中所写:“政府一纸命令,就企图抹去我校四分之一的学生群体。”动议还写道,这是来自白宫的“公然报复”,起因是哈佛大学拒绝向特朗普政府“让渡学术自主权”。随后,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一封公开信中承诺“竭尽全力支持我们的学生和学者”。

当天晚些时候,波士顿一位联邦法官发布了临时禁令,叫停了国土安全部的命令,等待5月29日进一步听证。

这一系列进展给学生们带来了暂时的安慰,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哈佛寻求司法救济的同时,特朗普政府还有许多手段可以在法律战持续期间,向大学施压。目前至少有五个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在对哈佛大学进行调查,每一项都可能代价高昂。

作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名校,哈佛大学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即便最终赢得诉讼,这场苦战过后,哈佛大学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可能遭受巨大冲击。

“尽管来告吧”

这一场波及留学生的争端始于4月。

4月16日,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致信哈佛大学,指控该校营造了一个敌对犹太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能就此失去招收外国学生的“特权”。诺姆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交出国际学生参与“非法和暴力活动”的记录等八类信息,否则就取消该校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

个人权利与表达基金会战略计划主任亚当·戈德斯坦对美国媒体表示,联邦政府将哈佛大学置于两难境地。“如果哈佛不提供这些记录,就会失去招收国际生的资格,但如果提供这些记录,可能会违反联邦隐私法,并失去联邦资金。”

在4月30日截止日当天,哈佛大学执行副校长梅雷迪思·威尼克在一封公开信中说,学校只会向行政部门提供“法律要求”的信息。那一天,国土安全部收到了数千页文件。

这些材料显然无法让联邦政府满意。5月22日,诺姆下令终止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相当于暂停了该校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如果哈佛大学想在下一学年前恢复国际生招收权,需要在72小时内交出外国学生的资料,包括过去五年所有抗议活动的音视频。

根据哈佛大学的官方统计数据,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在该校就读,占学生总数的27%。一些院系的国际生比例更高,比如肯尼迪政府学院有59%的国际生。在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哈佛商学院,这一比例达到40%和35%。每年,国际学生都能为哈佛大学带来约4亿美元的学费收入。

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采访中指出,这项禁令明显违反了保障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本质是对政治对手的惩罚性报复”。萨默斯补充说,从执行方式来看,这项命令也违反了《行政程序法》。该法规定,在剥夺一个机构重要权益之前,必须经过正当法定程序。

5月23日,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控联邦政府侵犯其第一修正案权利。哈佛大学指出,特朗普政府并非对学生信息感兴趣,报复才是其真正目的。“尽管来告吧。”诺姆强硬回应。

拿国际学生当筹码

这是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哈佛大学第二次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

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国土安全部加大打击校园反犹主义的力度。特朗普政府表示,新一轮加沙冲突爆发后,校园内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滋长反犹主义,而哈佛大学等高校未能充分保护犹太学生。

进入4月,哈佛大学成为联邦政府审查的重点。多个政府部门相继对该校的合同和捐赠资金发起调查。特朗普政府在4月上旬对哈佛大学提出多项苛刻要求,包括改革招生与招聘制度、拒绝录取“敌视美国价值观”的学生,取消“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DEI)项目,以及接受“观点多样性”审计。

哈佛大学拒绝接受上述要求。作为回应,联邦政府冻结了对哈佛大学总额22亿美元的拨款。哈佛大学则在4月21日提起诉讼,指控政府企图通过冻结拨款“控制哈佛的学术决策”,要求恢复拨款。

但政府态度依然强硬,教育部在5月初取消了哈佛大学申请新联邦拨款的资格。约一周后,哈佛大学又面临4.5亿美元的资金削减。紧接着,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叫停了价值6000万美元的拨款。这使得哈佛大学的总损失在短短一个月内攀升至27亿美元以上。

据《哈佛深红报》报道,在5月初的教职工会议上,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霍皮·霍克斯特拉称,联邦政府最近行动所造成的一连串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逆转。即使学校赢得了向联邦政府追讨数十亿资金的诉讼,资金也不太可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支持特朗普向哈佛大学施压的人认为,反犹主义在哈佛大学校园中失控,让犹太学生在校园里感到不安全。但特朗普剥夺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企图,意味着在读的93名以色列学生面临被驱逐出境的风险。

哈佛大学希勒尔中心执行主任拉比杰森·鲁宾斯坦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压力确实促使该校对反犹太主义进行“长期且早该进行的反思”。但他指出,国土安全部的行动过于极端。“哈佛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联邦政府采取的大规模行动,完全不成比例。”

鲁宾斯坦说,最新的禁令让国际学生感到恐惧,其中也包括在校的以色列学生。“这种全面性打击不仅危及哈佛大学的未来,更损害了哈佛犹太社区的福祉。”

“他把我们的国际学生当作筹码,企图威胁我们的未来,以此向哈佛大学施压。”哈佛本科生协会联合主席希尔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近期他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特朗普试图变身大学的实际掌控者,独断专行地决定录取名单、课程设置,甚至教授的去留。

曾在哈佛国际办公室(HIO)任职的里卡多·马尔多纳多告诉媒体,尽管法院的禁令带来短暂的喘息,但损害已经造成:“在大学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如果你随时可能失去权利,这种投资就变得充满风险。”

不向“恶霸”低头

“从特朗普上任开始,就感觉有一把剑悬在空中,随时可能落下。”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和美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瑞安·伊诺斯说,特朗普会攻击哈佛是可以预见的,但不确定的是:哈佛会像哥伦比亚大学一样作出让步吗?

自2023年10月7日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已更换了三任校长。去年,这所大学动用警力镇压校园内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场特朗普与精英大学的战争里,哥伦比亚大学成为首个被针对的目标。3月,特朗普政府指控哥伦比亚大学“对犹太学生持续遭受骚扰的情况无所作为”,冻结了该校4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并派遣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特工逮捕激进学生,其中巴勒斯坦裔毕业生马哈茂德·哈利勒至今仍在狱中。

对这些精英大学来说,联邦资金对学校的运营至关重要,超过半数的本科生接受联邦助学金,超过一半的学术研究也受政府资助。“大学虽然可能有巨额捐赠基金,但并不一定在银行里有数十亿美元可以立即填补这些资金缺口。如果资金被冻结,可能意味着长期进行的临床试验必须终止,或者实验动物必须被安乐死。”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资深编辑萨拉·布朗解释说。

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部分要求,比如禁止示威者戴口罩、增聘有逮捕权的安保人员等。但这些让步并未换来多少收益,舆论也普遍对哥伦比亚大学的软弱表现感到不满。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特朗普在3月将矛头指向精英大学的时候,哈佛大学的董事会曾展开讨论:是提起诉讼,抑或寻求谈判?参会人士透露,董事会成员对哥伦比亚大学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后引发的强烈反弹“特别敏感”,因此指示学校律师不要与特朗普政府接触。

不过,哈佛大学在4月就联邦经费遭冻结向政府发起诉讼后,部分学校高层在探索与特朗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他们主张,在主动起诉后取得和解,哈佛大学可能遭受的批评和反对声音会较小。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一直在鼓励该校进行谈判。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说,哈佛大学起诉政府是在“哗众取宠”,“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不配合会伤害他们自己”。

“各大学都如履薄冰。如果与特朗普政府谈判,要谈到什么程度?如果发现谈判缺乏诚意,该不该表明(反对)立场?”萨拉·布朗说。

“哈佛大学做出了一些看起来像要妥协的举动,这让我们很多人感到担忧。”伊诺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回忆道。他将特朗普政府比作“恶霸”,而向恶霸低头,只会招致更多欺辱。而当哈佛大学选择起诉特朗普,校园“欢欣鼓舞”。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为了保全联邦拨款,美国各大学校长对于发声十分谨慎。在哈佛大学提起诉讼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4月下旬,美国150多所高校校长签署声明,抗议“前所未有的政府过度干预”。他们在声明中写道,他们愿意接受建设性的改革,并且不反对合法的政府监管,但他们反对对校园生活的干预。

“勇气和屈服都具有传染性。”在哈佛大学宣布就禁止招收国际学生政策起诉特朗普政府后,该校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接受“政客”新闻网采访时说,他很欣慰哈佛选择勇敢迎战。

“如果连哈佛这样实力雄厚的学校都无法抵抗威权主义的侵袭,还有谁能做到呢?”萨默斯是犹太裔,曾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财政部长。虽然他过去常常批评自己执教的学校,但在特朗普的攻势面前,他成为哈佛坚定的捍卫者。

哈佛大学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校友网络,以及雄厚的财务实力。虽然面临失去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的风险,该校仍拥有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不过,这笔基金现在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下一个打击目标。

在美国,绝大多数公立和私立大学享有免税地位。但特朗普已多次威胁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失去这种地位,意味着需要为捐赠基金收益、学费及住宿费收入缴税。对捐赠人来说,捐款将不再享有税收减免。

针对精英大学的“战争”

特朗普发起的不仅是一场针对哈佛大学的战争,更是一场针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战争。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认为,特朗普针对该校是因为他想扩张行政权力,压制公民社会的三大关键机构,即律所、媒体和精英大学。而哈佛大学几乎就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因此,与哈佛大学直接发生冲突,具有象征意义。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的说法,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是一个“警告”。这项惩罚措施,可能落在任何一所高校上。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国际教育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业之一,在2024年创造了56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这并未阻止对“贸易逆差”十分敏感的特朗普,对高等教育施加打击。

美国现行的研究型大学模式形成于二战期间,当时美国军方将研发工作外包给学校。而联邦政府也乐于提供拨款,因为这些院校在医学、工程等领域不断创造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如今,民众对高校的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现在的高校在许多人眼中,成了一个排斥保守思想的地方,被视为精英主义者俯视普通民众的象牙塔。”《华盛顿邮报》教育记者劳拉·梅克勒指出。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阿齐兹·胡克表示,大学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MAGA保守派的攻击,“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已成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温床,需要彻底推倒重建”。

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种情绪。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打击强大私立机构最有效的两种方式是削减资金和干预签证项目。而针对国际学生,还能迎合民族主义情绪。”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史蒂文·莱维茨基分析说。

在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看来,哈佛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批评的问题,比如反犹主义、过度关注身份政治、意识形态多样性缺失。他认为,大学不能借抵制特朗普之名,回避这些根本问题。“如果这次危机能带来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将会强化必要改革的动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多位哈佛大学高层官员认为,学校面临着一场或持续到特朗普卸任的危机。即使哈佛大学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法庭对决中获胜,其资金仍可能被削减,研究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员工队伍也会遭受大规模削减。这种局面可能迫使这所美国最古老、最富有的大学重新审视其定位和规模。若失去庞大的研究体系,哈佛可能沦为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小型文理学院。

评论 (0)